中国登封网讯 记者7月17日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获悉,《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日前由省直机关工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驻村工作组对贫困村分期分批次实现全覆盖,为精准扶贫建好“滴灌管道”。(7月18日四川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的讲话精神指出,紧紧抓住学习和践行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在着力解决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取得初步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如今,《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出台,让大众看到了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实在之举。笔者认为,干部帮扶“不脱贫不脱钩”,方能走实“最后一公里”。
众所周知,基层工作可以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描述,基层干部就是与老百姓接触最多最紧密的群体,因为,每一项工作都与他们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他们消化解决,大到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百姓有困难、有需要、有委屈、有矛盾都会第一时间找他们,由此可见干部真正融入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一些贫困群众观念上落后,存在守着贫困、安于贫困的情况,所以要脱贫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帮扶首先得帮思想,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观念,对脱贫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身主导、部门帮扶”的格局。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所以驻村干部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是一片沃土,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唯有用真心、付真情、使真劲,让群众看得见交流的诚意,摸得着发展的变化,驻村干部惠民、利民、为民的理念,就找对了方向,摸清了路子。植根大地万木葱茏,扎根群众“众志成城”,驻村干部深深的理解,唯有饱含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和真情实意的发展,才最有目的和方向,让“滴滴之情”淌入群众心窝。
总之,干部帮扶“不脱贫不脱钩”,方能走实“最后一公里”。作为基层干部,要找准定位、分清角色,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牢记心中,将百姓所想所盼之事刻入脑中,带着热情、深情、真情到群众困难多、民生难题多、社会矛盾多的地方,心贴心嘘寒问暖、面对面听取意见、手把手解决问题,才能无愧于“党员干部”这个称谓,也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真心和厚待。(文/陈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