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翻哪些书可以最快掌握清代学术
2016-03-03 16:20:26   来源:中国登封网   评论:0 点击:

  中国登封网讯 清人谈经论史的集子是很值得看的,一方面是因为清代学术开创了现代学术的典范,只举一个例子,比如今日的文献综述和论文

  此外,柴德赓从陈垣那边下来,他的书是学生的笔记,整体上口语化强,易读,偶尔穿插几个段子,顺便点拨下治学方法,如果跟陈垣家书比照,有时还能发现相似的论述,不过如果说方法,他基本只是消化了年谱、提要然后附带自己的评语,再注重学者的师徒关系,性质是遵循书目答问姓名略的意思来的。说到这儿,也废句话,其实柴德赓、钱穆那代人,写东西并没有什么牛逼之处,觉得牛逼,不过是不懂史料的人说的外行话,其实他们写东西,往往就是用些类书,甚至通典、通志、会要、年谱、学案,粗糙的很,你再看现在史学界的东西,烂的也有,但精彩的则是环环相扣,比如最近看朱凤瀚、辛德勇的文章,就觉得早已高过民国文人。

  支伟成和李春光这两本书,也提的比较多,不过也是从年谱过来的,其中李书更多了很多口语和逸文,这已经算半科普性的东西了。

  跟“全熟的肉”相反,自然还有“全生的肉”。我们也列在下面。这些材料,基本就是本节上面我们列的所有书的原始来源。

  钱仪吉:《碑传集》,199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缪荃荪:《续碑传集》,1988年上海书店影印刻本。

  闵尔昌:《碑传集补》,1988年上海书店影印刻本。

  汪兆镛:《碑传集三编》。

  这三本书对应的工具书有:

  《清代碑传全集》上古1987年版,是把上面四本合成一本,方便使用。

  陈乃乾编:《清代碑传文通检》有中华书局1959年版和北图2003年版。使用很方便,但由于收的资料仅限于文集,而且文集还不够,所以许多人物的资料无法查找到。

  阮元:《国史文苑传稿》,稿本。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四部备要》本。

  阮元:《畴人传》,阮亨辑《文选楼丛书》本。

  罗士琳:《续畴人传》,《丛书集成》本。

  李桓:《国朝耆献类徽初编》,(台湾)《清代传纪丛刊》本。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

  江藩:《国朝宋学渊源记》,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

  李集:《鹤征前录》,《昭代丛书》本。

  李富孙:《鹤征后录》,《昭代丛书》本。

  朱克敬:《儒林琐记》,《满清野史》本。

  唐鉴:《国朝学案小识》,(台湾)《清代传记从刊》本。

  陈奂:《师友渊源记》光绪十二年刻《甬雅堂丛书》本。

  孙静庵:《明遗民录》,1985浙江古籍出版社。

  钱林、王藻编辑:《文献征存录》,(台湾)《清代传记从刊》本中

  徐世昌:《颜李师承记》,(台湾)《清代传记从刊》本。

  严可均:《铁桥漫稿》,《心矩斋丛书》本。

  以上这些“生肉”,自然是专门研究的学者需要翻的,本文是讲快速获取清代学术成果,所以,自然越简单越整理清晰的书籍最好,所以上文介绍的这些就基本够用了。

  赘语所有学问之中,唯“目录”之学是实实在在的“为人”之学,陈援庵先生论及写这种文章的,就说这是细活,而聪明人是不干这种蠢事的(“兹事甚细,智者不为,然不为终不能得其所用。”)其实,细不细倒在其次,关键是开这种书单不同于开那种“国学基本必读书目”的书单,后者是向别人炫学,而前者,则是学者自己私下里用,而不愿给外人相告的“内功”,所谓“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一篇篇文章写好后,学者恨不得到处发,而你若问他都是参考那些书?都是用什么方法?都是怎么分析材料?有没有哪些好用的工具书、数据库?你要不是熟人,谁会给你说。本于初学者入学甚难,往往多绕弯路,又本于如今教授皆爱讲些场面话,做些“段子”讲座的原因,所以本公共号也不定时同大家分享一些内部的技法,希望给众多跟自己一样在学术路上的独行者一些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学术

上一篇:乐清市文广新局局长走访非遗传承人活动
下一篇:人生最大的捷径 是阅读一流的书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登封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登封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登封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登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