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美洲大蠊生存史
据国外媒体报道,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在英国大英地质博物馆收藏有一块昆虫琥珀化石,里面的昆虫就是美洲大蠊,经14C测定,这块化石已经有三亿八千万年的历史,证明美洲大蠊在3.8亿年前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它比恐龙出现还早,而恐龙早已灭绝,美洲大蠊还活跃在地球上,并且漫长的岁月也没有改变它的形态和结构,这种情况在生物进化史上十分罕见。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有探索队发现,在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发后,所有生物中仅两只蟑螂活了下来,说明它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抗辐射的能力。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在100Gy的辐射照射下,它仍能存活2周,而在同样条件下,人活不过2天。于是有科学家对蟑螂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它们能在180,000拉德辐射下存活——是人类承受能力的200倍。
美洲大蠊身体结构很特殊,即使无头仍能存活9天。曾有一个科学家在做实验时把一只美洲大蠊切掉头部,过了一会发现原本在实验台上的虫子不见了。1周后他偶然在一个废纸篓发现了这只无头的虫子,这时候它不仅活着,还产下了卵,并且还孵出了幼虫。
有一种“黑凶”病毒,昆虫非常容易感染并死亡,但是美洲大蠊从不会感染,它的免疫系统与一般昆虫相比也有特殊性。
美洲大蠊在民间有许多应用传说。在我国云南和四川都有偏方以美洲大蠊治疗癌症,白族和彝族有将它研末后治疗创伤的习惯。抗日战争期间,赴缅远征军在无药情况下也曾用它疗伤,据说有战士用药后伤口肉芽迅速生长,把留在体内的弹头都硬生生挤了出来。美洲大蠊的体内有一种Col蛋白,与人体的EBF蛋白(一种免疫调节蛋白)排序非常接近,有专家据此估计人类和美洲大蠊在6亿年前可能有同一祖先。
直到东汉时,有人发现蟑螂中的美洲大蠊能够治病,将其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书中提到美洲大蠊:“主血瘀,癥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中医的癥瘕积聚是见于腹部而有形状可以用手触知的疾患,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实质肿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蜚蠊科入药动物作了“身似蚕蛾,腹背具赤,两翅能飞”的描述,而这正是美洲大蠊独有的特征。传统中医认为,蜚蠊科入药动物有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肿等功效。
今天科学研究发现,美洲大蠊体内有多种活性成分,已知的主要有多元醇类、肽类、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种氨基酸及多种促生长因子群。美洲大蠊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种机制针对人体多种组织器官起作用,有促创面愈合、消除炎症水肿、抗肿瘤、调节免疫、保肝等功效。
好医生药业集团利用美洲大蠊的基因特点,将它应用于药物中,包括好医生康复新液、康复馨牙膏、美洲大蠊研末、康复馨抗菌凝胶等。比如好医生康复新液,它主要有消除炎症水肿、促进创面愈合、调节免疫功能等功效,内服用于淤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外敷用于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等。(H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