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的繁杂,肌萎缩、肌无力似乎成了疑难危重症的代言词,甚至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证,让人感觉得了肌萎缩、肌无力,生命就没有了希望。经过多方努力,我们联系到了在我国开展此类疾病治疗较早、承担很多该类疾病国家项目、治疗患者较为广泛的医疗机构专家为我们撰文,解读在临床研究和治疗中,肌萎缩、肌无力是不是真得那么可怕。
何为肌萎缩、肌无力
肌肉萎缩是指骨骼肌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的临床症状。肌无力是指肌肉的收缩无力,肌力下降的临床症状。因为骨骼肌是由数以千计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所组成,人体共有600多条骨骼肌,约占全身重量的40%,骨骼肌萎缩必然会导致肌肉的无力。
导致肌肉萎缩无力的原因
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肌肉萎缩,比如感染、中毒、代谢异常、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废用等,诸多原因造成的肌肉本身损害或者神经系统损伤都可能会引起肌肉萎缩、无力。还有很多种情况的肌无力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神经肌肉的传递障碍、或者细胞离子通道相关病变引起。
这些肌肉萎缩无力不可怕
不同原因导致的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的严重性不同,治疗难度也不同。比如因废用原因导致的肌肉萎缩,如胳膊打石膏后不能运动后出现的肌肉萎缩,往往恢复运动后可以不用治疗就能完全恢复,并不可怕。
单纯的神经损伤引发的肌萎缩,比如外伤后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有的手术可以治疗,有的药物治疗可帮助神经恢复,这一类患者多数预后好,也不可怕。
病理性的废用性萎缩,比如脑血管病变后,偏瘫导致的肌肉萎缩,恢复就较困难,但坚持合理的康复运动肌肉萎缩恢复也是有希望的,也不可怕。
炎症性原因导致的肌肉萎缩,往往伴发有免疫方面的原因,比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脊髓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现代医学应用抗感染、调免疫等治疗方法多数可以好转,但部分有复发的风险。配合成套的中医药方案治疗,恢复常常会增快、复发的风险会降低,这也不是很可怕。
某些代谢性疾病比如线粒体疾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病情往往较重,病情进展有时较快。但往往明确诊断后,积极地调整代谢治疗,也多数能有较好疗效,这也不可怕。
离子通道病变导致的周期性麻痹引发的肌无力,给予充分补钾治疗,多数效果良好,也不可怕。
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重症肌无力,病情可以出现危象而危及生命,但明确诊断,合理应用免疫药物、抗酯酶胆碱药物,病情多数可以减轻,甚或临床痊愈,似乎也不可怕。
治疗难度大的几类肌萎缩、肌无力积极治疗也有助于延缓病情
但是,一些肌萎缩、肌无力是治疗难度大的。比如一些遗传性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病,腓骨肌萎缩症等等。由于基因病变,体内相关蛋白合成出现病变,导致肌肉、神经发生病变,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西医学现在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病人逐渐瘫痪,甚至死亡。针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医生会针对病变出现的各个环节进行治疗,比如我们一般采取的关节挛缩拉伸治疗,肢体无力定向肌肉生长法,腰部无力骶管疗法,细化康复锻炼等,病人病情是可以出现好转的。我们在临床上就有不少早期瘫痪的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最后恢复独立行走,腓骨肌萎缩症患者治疗后行走力量增加,甚或肌肉生长。甚至,对一些病因病理尚不清楚,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坏死,肌肉萎缩不断加重的“运动神经元病”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我们的持续治疗中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确切的疗效。
最可怕的是对疾病的误解
作为多年来在临床治疗肌萎缩的一线专家,有一种情况大家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对这类疾病的“误解”。明明能够治疗、甚或是可以痊愈的肌肉萎缩患者被恐怖所吓倒,致使病情持续加重。有一些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患者,治疗浅尝辄止,致使病情迁延反复。还有一些肌肉萎缩治疗虽然比较很难,但缺乏经验的医生就认为得了这种病就不要治疗了。临床中,患者一旦内心崩塌失去了信心,病情进展就会加快。而积极治疗,坚定地与疾病做斗争的患者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据凤凰网3月10日报道,外媒援引韩联社报道,朝鲜周四向东部海域试射了两枚短程弹道导弹,射程约500公里。这两枚导弹是从朝鲜北部的元山